Disbelief makes an aesthetic system

EC关系的可能性分析(二)

在某一个DOFP的访谈里,James McAvoy说过,他把Charles看作是一个"上流阶层的人”(a posh guy),他是一个天才,但同时他也是个偷窥狂(voyeur)。而Erik让他觉得他跟大家没有什么区别,他和人们“是同一辆车上的乘客,而那辆车开往地狱”。EC的关系,是一种上流阶层的人迷恋上工薪阶层(working class)一般的、交织在彼此生命当中的关系。


上一篇里提到过的年轻的Charles无法摆脱的优越感,在一美的解读下,瞬间栩栩如生了起来。能够“偷窥”到别人的内心并且控制他们,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一种绝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这种不平等的起源,并不出于人性与善恶,而仅仅是命运的随机掷出的骰子。


我想,教授的包容与悲悯世人的情怀,也就在于他对此有着深切的自我意识。因为意识到自己得到的馈赠仅仅是命运的随机性的体现,而希望用其他的方式来消弭这种人与人的不平等(在理想中的市民社会的维度下,“其他的方式”应该是法律与道德)。这是Charles平等观与博爱观的体现,也是他jusitify自己的能力所带来的优越的尝试。Charles总是挂在嘴边的“I can help you",从来不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温柔与善意,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优越地位的自我意识,和对比他低一级的人们的痛苦的同情和怜悯——请注意,这时候的Charles,还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感同身受的地步。(我在这里绝不是想要破坏教授贯于示人的完美品性,而是指出他精神状态的一些可能性。Charles从来都特别好,但是如果这种好的背后是一种全然圆满的人格,Erik的出现又能给他带来什么呢?)


正如Erik在XMA里面戳破的那样——你以为你能进到我的脑子里,就能理解我的痛苦了吗,Charles?你找错地方了。在与Erik针锋相对的时候,Charles仿佛总是在失去他的优越地位。不论是用傻到家的头盔,还是向Erik施加绝非常人能够感同身受的痛苦,编剧总是能够把EC放在同一个高度上,让他们以平视的目光对峙。这种相互平等的、直视的姿态,最终促成了教授人格的圆满,也促成了XMA里EC之间的一些观念上的和解。我想,这大概也是他们对彼此产生无与伦比的重要性的前提。


相比起Erik的出现将Charles爱与大义雕刻成更为确切的形式,Charles给Erik带来的则更为观众所称道。他给Erik带来的,是一种内心的安宁,是光明面的释放。躁动不安的仇恨,最终被安抚为最纯粹的责任心,这是我想象中Erik最终应该成为的样子(也许也是天启结束之后,他将前进的方向呢。)任何一种将Erik的道路认作为facism式的种族主义的解读,在我看来,都是对Erik形象的矮化,甚至是对EC关系的亵渎。那种来源于社会不公而产生的对于人类的仇恨,在Charles的影响下,最终会回归于对社会不公的反抗。Erik所坚持的事业,绝不是个人情感驱动下的一厢情愿。(可以断言他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持者,另一方面,就像之前猜测的那样,他是一个追求积极自由的激进革命者。)就像导演和编剧们说的——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并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同样,Erik的道路也是一条理性的道路。Charles在这点上是绝对理解Erik的——因为帮Erik消解了那些仇恨的,就是他呀。


他们不能没有对方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个结论,绝不是单纯将EC以爱情的方式呈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被广义的爱情、友情、亲情所归纳的,原本就是少数。他们困顿地、不知疲倦地交织在彼此的生命当中,这或许关乎到一种更大的平衡。甚至,这种平衡是社会中两个群体之间辩证关系的一种有着现实意义的投射。既相互对抗,又相互影响,相互理解它们为什么对抗——又无法停止相互对抗,即使脱胎于完全相同的动机与目标。


在一起,可能从来都不是成就爱的绝对选择。人们对爱的想象是那么丰富,又是如此匮乏。Charles和Erik从来都无法阻止对方离开,在每一部里面,他们都相互离开。对于一种普遍的观念来说是刀和玻璃渣的情节,果真就只有这种可能性了吗?


对于无法站在一起的确信,是一种褪去了激情的理性。爱之隽永,也许正在于激情的退场。

评论(2)
热度(91)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寄茶 | Powered by LOFTER